中国科学家在《自然·机器智能》上露了一“手”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06-10 12:01:04 / 人气:
这项突破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、北京大学共同取得:在灵巧手掌面70%的面积上集成了高分辨率触觉感知,使机器人的智能与交互能力迈上新台阶。
这只灵巧手的一大亮点是能根据触觉反馈,实时调整动作。记者看到,根据接触面的不同,它能自如用小指抓取乒乓球、单手同时抓起垒球和高尔夫球,姿势与人类拿球类似。
图为研究团队研制的灵巧手F-TAC Hand 与人手的抓取动作比较。(科研团队制图) 手是人体最灵活的器官之一,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运动器官之一。随着人类进化,人的手部功能由攀爬变为使用工具,并掌握精准抓握能力。“手的灵活性很大程度上来自灵敏的触觉反馈。如通过肌肉、关节感知力量,通过皮肤感知纹理、温度等。”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生赵秭杭说,在不影响运动的前提下实现机器人高敏感的触觉反馈一直是难题。
手的精准抓握,不仅涉及触觉反馈,还在于其与运动能力的默契配合。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生李宇飏说,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全手触觉反馈实时调整运动策略,而机器手关节灵活性的增强又会给控制算法带来极大挑战。
中国团队以传感器与结构一体化设计突破了“灵巧手不灵巧”的瓶颈。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覆盖了手掌表面70%的区域,空间分辨率达0.1毫米,显著增强触觉感知敏感度。团队还自研了一种基于概率模型的生成式算法,涵盖人类常见抓取类型,增强实时控制敏锐度。
“这一创新设计能使灵巧手像人类手掌一样,在抓取中实时感知接触变化并迅速调整,极大提升了机器人操作的适应性和稳定性。”论文通讯作者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刘航欣说。
《自然·机器智能》审稿人认为,这一研究首次实现了机器人灵巧手的精准抓取,为理解智能提供了新视角,并将极大拓展机器人在医疗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潜力。
上一篇:机器人热衷“打比赛”,但“真干活”才是终极目标下一篇: 返回列表
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国办: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10-12
- 教育部机关老同志“网络达人”表彰大会暨第十一届趣味运动会举行10-10
- 六安铁塔力保国庆期间网络不掉线10-04
- 一图抵千言:带你了解最直观的神经网络架构可视化10-02
- 对党员网络生活提出更严格要求09-26
- 武汉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基地09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