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机器人必须是人形吗?他们这样看……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09-30 19:24:34 / 人气:
今天,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宝山展区拉开帷幕。以“科创改变生活”为题,宝山区围绕“生态+产业+智慧”的核心内涵,呈现一场兼具前瞻性与公共性的城市空间实践。开幕式上,机器狗鼓阵艺术首秀,展现了未来科技与文化艺术的深度交融。
启动仪式后,作为艺术季重要系列活动之一的“智慧乐跑”也在南大智慧城同步开启。这场全程2.6公里的乐跑活动,从科创之门出发,沿连亮路一路奔向上师大附中宝山分校操场,吸引了数百名跑者参与。最特别的是,宇树人形机器人G1与机器狗Go2作为“陪跑官”亮相赛场,为跑者加油助威。终点处,跑者们手持科技感十足的奖牌纷纷与两位“陪跑官”合影,分享运动的快乐。这场充满未来感的乐跑,不仅为市民带来科技与运动融合的新体验,更以新颖的形式聚拢了大量人气。
“或许从收入、产出比来看,机器人进家庭、进工厂仍未实现最佳效益。”在辛顿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科频看来,一方面,目前机器人能实现的场景有限;另一方面,对于企业来说,每台人形机器人的投入动辄数十万元。投入高、产出低,对于部分企业来说,这笔账并不划算。但他相信,随着未来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协同,规模效应持续产生,人形机器人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。由此,单台机器人的成本有望下降。
未来机器人一定是人形才好用吗?面对现场的此番提问,李科频给出自己的理解。他认为,未来好用的机器人未必一定是“人形”。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,人形机器人之所以设计为“人形”,是因为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场景需要适配人的操作、需求。因此,想要解放人类的劳动力,把机器人设计为人形是最佳选择。
但也有例外。比如,辛顿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聚焦研发的污水处理巡检机器人。这些机器人往往需要深入城市的地下管网,既要防水耐磨,还要身段灵活。“根据不同场景创新探索更适配的机器人形制。”李科频相信,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机遇在于更多垂直细分领域。从这一层面来看,创新企业未必规模越大越好。
凭借仅约30人的团队,辛顿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做出了数千万的效益。李科频认为,机器人产业未来或许会诞生更多“小而美”的创新企业、团队。
上一篇:内外共振,看好四季度机器人行情 | 投研报告下一篇: 返回列表
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黄金周购票套路多 警方:这4种电信网络诈骗要注意10-05
- “新时代·幸福美丽新边疆”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广东10-03
- 许玮甯罕见发声抵制网络暴力:事情过很久不想再提10-02
- 贵州信息通信业共筑国家网络安全防线09-30
- 为流感病毒传播画出“航班网络”图-新华网09-25
- 网络安全“无死角”覆盖每位学生09-15